行业新闻
信息来源:http://m.whhfjz.cn/ 作者:武汉瀚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-08-04
武汉发泡混凝土施工结束后,现场清理看似简单,实则关系到施工安全、设备维护和后续工程开展。由于发泡混凝土具有凝固后强度逐渐增加、与设备粘连后难以清除的特点,清理时需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方法,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。
把握清理时机是首要注意事项。发泡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,会经历初凝和终凝过程,通常在浇筑后4-6小时进入初凝阶段,此时材料开始失去流动性,但尚未完全硬化。现场清理应尽量在初凝前进行,尤其是附着在设备、工具表面的残余材料,此时质地较软,用清水冲洗或刮刀轻刮即可清除。若等到终凝后(一般 24 小时后)再清理,材料硬化后会与设备紧密结合,不仅需要耗费更大力气,还可能刮伤设备表面的保护层,影响设备使用寿命。对于地面上散落的混凝土,若面积较小,可在初凝前用铲刀铲除;若已部分凝固,可先洒水湿润软化,再逐步清理,避免暴力敲击导致地面基层受损。
针对不同状态的残余材料,需采取差异化处理方式。未凝固的发泡混凝土含有水泥、发泡剂等成分,随意排放可能堵塞下水道或污染环境,不能直接倒入排水口。可在现场设置专门的废料收集区,将散落的未凝固材料集中堆放,待其凝固后破碎成小块,作为建筑垃圾运至规定消纳场处理。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(如冲洗设备的污水),需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放,防止水中的水泥颗粒堵塞管道。对于粘在搅拌罐、输送管道内壁的残余材料,清理时不能用尖锐工具强行刮除,尤其是塑料或橡胶材质的管道,可用高压水枪冲洗,利用水流压力将材料剥离;若有少量顽固残留物,可倒入适量清水浸泡一段时间,待其软化后再冲洗,避免损伤管道内壁。
设备清洁要注意细节。搅拌设备的搅拌叶片、出料口是清理着重位置,这些部位容易残留混凝土,若不及时清理,下次使用时会影响材料混合均匀度,甚至造成设备卡滞。清理时应先断电,打开搅拌罐检查口,用专用毛刷或抹布擦拭叶片表面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泵送设备的输送管道需分段拆卸清理,尤其是弯头、阀门等部位,容易积存材料,可采用 “反向冲洗” 的方法,从出料口通入高压水,将管道内的残留物从进料口冲出。清理完成后,需将设备各部件复位,并在易生锈的金属部位涂抹防锈油,防止水分残留导致锈蚀。
场地整理需注重安全和整洁。清理过程中,要及时将散落的工具、管材归位,避免绊倒施工人员。地面上的水泥渍、砂浆痕迹,可用稀释的草酸溶液擦拭(擦拭后需用清水冲洗),但要注意草酸对金属有腐蚀性,操作时需避免接触设备。对于施工区域的临时用电线路,清理完成后要逐一检查是否完好,盘绕整齐后妥善存放。若现场有剩余的原材料(如发泡剂、水泥),需密封保存并做好标识,防止与其他材料混淆,同时远离水源和火源,避免受潮或发生化学反应。
安全防护不能忽视。清理时需佩戴防滑手套、防护眼镜和胶鞋,防止硬化的混凝土碎块划伤皮肤,或冲洗时的污水溅入眼睛。使用高压水枪时,要控制好水压和喷射方向,避免水流直射人体或其他设备。若清理高处的设备(如搅拌站的料斗),需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,严禁攀爬设备或站在不稳定的物体上作业。清理完成后,要检查现场是否有遗漏的尖锐杂物,确保后续进入场地的人员安全。
此外,清理工作需与后续养护相配合。若施工区域仍处于养护期(如地面垫层、墙体浇筑后的养护),清理时要避免触碰或踩踏已浇筑的发泡混凝土,必要时可设置警示标识或围挡,防止清理过程影响养护效果。对于预留的伸缩缝、预埋件等部位,清理时要小心操作,避免损坏相关构造,确保其功能不受影响。
总之,发泡混凝土施工后的现场清理,需结合材料特性和设备特点,把握时机、注重方法、兼顾安全与环保。看似琐碎的清理工作,不仅能保持场地整洁,更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、减少后续工程隐患,是施工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。